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崛起

2021-08-10 来源:小亿

  

      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,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

      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立足“十四五”,我们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,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迈进。

      “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,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,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、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。”习近平指出。

     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。如今,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持续完善,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扩大。不少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作品走出国门,向世界展示古老民族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。

      “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、均等化,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重心下移、共建共享,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。”

      有了文化幸福感,才有更高品质的生活。四川旺苍县挂起图书漂流柜,让书香“走”在乡间小路上;湖北宜昌古夫镇挖掘整理民间文化,组织文艺演出队伍,涵养乡村文化氛围……

      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。推动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、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,让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够更好适应人民改善生活品质新期待。

 

      如今,当人们流连于碧水青山,徜徉在古老坊巷,汲取这一片热土璀璨文明的丰厚滋养,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在迎来新机遇。

  

      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载体。浙江城杨村改造提升公共空间,以艺术赋能村庄;江苏宜兴开发文化旅游康养项目,打造太湖生态保护“新引擎”和文化旅游“升级版”。

  

      “要把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统筹起来,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,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”3月,习近平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,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。

  

      “发展文化产业,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,也有利于促进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技术、模式、业态、场景等融合发展,创造新的经济业态。”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骥这样谈到。

  

      文化繁荣发展,离不开体制改革释放活力。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,提升文化治理效能,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,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。

  

      “十四五”时期,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,为治国理政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,有力彰显中华民族的“文化自信”。正如习近平所说——

  

      “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。”

PREV   NEXT